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1950022      線上人數 : 139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10888


    題名: 新產品開發管理、網路組織與績效之研究:以中衛體系汽車零組件製造商為例
    作者: 陳水圖;Shuei-Tu Chen
    貢獻者: 工業管理研究所
    關鍵詞: 新產品開發;網路組織;中衛體系
    日期: 2000-06-23
    上傳時間: 2009-09-22 14:09:14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新產品開發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之重要途徑,而網路組織則是基於專業分工、彈性互補、分散風險,而演變或建構成之一種長期合作關係。但隨著時代變遷、資訊技術迅速擴散、產品週期縮短、產品品質的提高、產品價格降低、人員價值觀改變等造成產業結構性變化,原有網路合作關係亦較不容易維持,而新產品開發管理面臨重大挑戰。同時過去單打獨鬥的時代已悄然退場,代之而起是團隊合作網路組織管理的時代,為順應新產品開發之網路組織構建與管理因此成為重要之研究課題。 本研究目的有下列三點:(1)瞭解我國汽車製造業新產品開發管理現況、(2)探討新產品開發管理對組織績效之影響、(3)以網路管理為調和變數,探討我國汽車製造業新產品開發管理與組織績效之關係。在本實證研究,以個案研究法及訪談與問卷方式實施,訪談對象以汽車中衛體系零組件製造商和達公司為主,訪談與問卷對象人員以和達公司研發部門當初負責之研發工程師及研發主管為分析對象。 研究之重要結果有下列幾點: 1.新產品開發管理部份:(1)研發組織與研發能力方面,若研發部門有專屬機器設備,企業與國外有技術交流,專用機器設備由國外設計製造,模具由國外設計內部製造或國外設計製造,成品檢具由國外設計製造或中心廠提供,材料由國外進口提供,對組織績效會較好,故企業應加強與國外技術交流或技術合作方式,以提昇內部研發技術能力。(2)設計管理機制與工具方面:由於台灣汽車業長期過度依賴日本程度高,中心廠在新產品開發自國外獲取設計規格、圖面、技術等相關資料較不完整且中心廠成車組裝技術受限於國外,協力廠需同時配合中心組裝修改,故中心廠與協力廠在交期、品質、技術、圖面澄確認等資訊交流,互動程度較高。(3)研發與行銷、製造之互動方面:由於協力廠各部門之間平時有正式與正式溝通管道,如開發會議、報告書、電話、口頭等方式,網路成員平時密切聯繫,同時製造、行銷部門,若早期參與階段能從企劃,模具製程開發規劃,初期樣品試作等研發與行銷、製造人員在技術認知、溝通、互動方面會較好,有助提昇組織績效。 2.網路組織管部份:(1)外包管理方面:由於協力廠與外包供應商平時互動配合良好,同時我國協力體系係以非契約方式,大部份商業行為只憑口頭承諾即可運作,故在今日講求機動性反應速度搭配較沒問題。(2)網路成員互動方面:尤其中心廠與協力廠之互動,若中心廠有技術專家輔導及協助國外研習與教育訓練,有助於提昇組織績效。(3)自製率與外銷方面:零組件與材料國產化程度愈高,對組織績效較不利,依研究結果,企業應加強提昇材料品質及生產管理,以提高組織績效並因應未來WTO開放及國際專業分工趨勢。 3.組織績效部份:組織績效高低差異原因並不是中心廠品質制度及協力廠產品之關係所致,而是各網路成員密切連結,不論是交期、品質、庫存、技術、規格等資訊交流互動程度。例如新產品開發管理在研發與行銷、製造之互動及網路組織管理在中心廠與協力廠互動方面證明透過良好網路組織管理調和作用,有助於提高組織績效。
    顯示於類別:[Graduat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Electronic Thesis & Dissertation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